中秋节不是“月饼节”
又是一年中秋节,商场的柜台上,各种传媒的消息中,乃至于街头的广告牌上,都有了五花八门的月饼的身影。有的月饼生产厂家,为争夺眼球谋求轰动效应,制作出直径1至2米的特大号月饼,有的商家则推出了标价上千元的“天价月饼”,还有的商场为了促销,搞起了吃月饼大赛……月饼抢尽了中秋节的“风头”,于是,有人便给中秋节取了一个新名字——“月饼节”。
重庆“月饼王”重600斤 展览完喂猪
“这个月饼没有经过包装处理,月饼上的油长时间直接与空气接触会发生反应,人不能食用。”华生园相关人士称,10多天的展会结束后,他们会将该月饼直接运到华生园在区县的养猪场喂猪。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商机。众多的厂家商家抓住中秋节这个“节赐良机”,炒热月饼市场,本无可非议。只不过,这过于“抢眼”的月饼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使大家对中秋节原有的文化内涵反倒淡漠了许多。中秋节也就变成了不少人眼中的“月饼节”。两字之改,使得原本意义上的中秋节变了味道。
直径1.6米,厚达0.25米,上面刻有两个祥云图案,以及13个奥运符号的奥运纪念月饼你见过没有?昨天上午,由广式月饼传人罗操师傅亲手制作的奥运大月饼,在禅城一西餐厅内正式与市民见面。奥运银牌得主,女曲队员周婉峰的父亲周焰文还和罗操师傅一起切下了这个巨型奥运月饼。
近7成网友认为中秋商业味重
人民网的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认为中秋节“品月饼、赏月,很有文化韵味”只有11.1%;认为“文化内涵渐少,商业味儿很浓”的网友却有67.8%;还有20.5%的网友表示:“联络感情,打点关系,很累!”
当传统节日遇上商业
“中秋佳节、看房有礼”、“中秋送礼,只送×××”、“中秋赏月之旅”……临近中秋,许多市民发现,各类商家大打“中秋牌”,尤以商场超市、餐饮酒店、旅游、房产等行业为甚。
今年中秋节将首次迎来“3d假期”(旅游界特指有3天的假期)。借着中秋小长假的东风,许多旅行社都推出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中秋赏月之旅”。各景区为满足游客需求,丰富节日气氛,也推出了像“欢乐中秋游”等众多活动。
现代中秋节呼唤传统文化回归
商业气息已经不可阻挡地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商家们常常只是将传统节日的外在形式简单剥离出来,传统节日、食品、习俗背后真正蕴涵的文化、历史、亲情却被渐渐淡化,甚至被渐渐遗忘了。我省有关民俗专家认为,中秋节有团圆的含义,如果不放假,对于很多人,特别是外地人来说,团圆基本上无法落到实处。在今年中秋节放假,大家都有充分的时间和轻松的心情,以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传统佳节。随着传统节日的法定化,不管大家如何理解,至少会提醒人们要考虑如何过节。更值得关注的是,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赏月,与节日相关的民俗文化都应该逐步唤醒人们的记忆。
节日从来没有一成不变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教授此前表示,中秋节最核心的文化内涵是祝愿社会和谐进步和家庭团圆幸福,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有责任发掘、整理出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让群众会过中秋、过好中秋。“今年,国家将中秋节定为法定假日,就显示了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安徽大学的刘老师说,政府支持、商家赞助、民间参与,共同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苏。
咏月古诗词 选一首朗诵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